什么事情都得掌握个度。优美的音乐也是一样,音量适中,他是优美的音乐。如果声音太大就变成了噪音。 上事宴的时候,可能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,那就是歌手们的音响让人无法忍受。几年来,我所上过的事宴,使用的音乐,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噪音。为了躲开噪音,以前的办法是远离舞台,远离歌手的大音箱。后来大的饭店在大厅的四周都安上了音箱,这样就使歌手的声音“声震四方”,也让你再也无处可逃。
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,在事宴上,亲戚朋友们难得聚在一起,都想问问近况,或者叙叙亲情友情,举杯祝福祝愿,表达对别人的敬意。然而所有这些表达,无论你有多么高的嗓门,即使你使出了吃奶的劲大声说话,你的声音也早已被歌手音响的噪音完全淹没了。别人只能根据你的动作、口型,来大致判断你想要说的意思。为了尊重敬酒的人,即使你一句也没听见,也只能随着提议的人举杯,并频频点头,表示自己已经听到了。
为了在大家面前不失礼,都想表达一下自己对亲戚或者朋友的尊重和敬意。谁也想提议一杯酒,大家都在等待有唱歌和讲话的间隙提议。然而热闹的舞台上,你方唱罢我登台,总也没有个消停。有时会一直延续到席终人散。这种噪音盛宴,使得一些年纪大一点的高血压病人都不敢上事宴,怕经不起这铿锵有力的音乐的撞击,而发生意外。
麻烦还不止这些。主持人和歌手为了把气氛搞得红火热闹,不停地向正在进餐的来宾要掌声。为了得到人们的掌声,主持人和歌手使出浑身解数。鼓励、激励、鞭策。有的还使用挖苦、甚至诅咒的手段。客人们被迫放下筷子鼓掌。不停的鼓掌难免会影响到客人们进餐。
奇怪的是,大家虽然都讨厌这种噪音般的音响,然而办事宴又谁也离不开这种音响。笔者也一样不能置身境外,独善其身。几年前自己在办事宴时,有一些不客气的朋友,对于这种噪音,当面就表达了自己的厌烦和不满。有的还提出了批评。可是轮到他们又能怎样呢,多数还是外甥打灯笼——照舅。即使你讨厌的事情,你也得做,这就是惯性。
我这样讲,并不表示我讨厌音乐,讨厌歌声,其实我和大家一样,也是音乐爱好者,也特别喜欢听歌曲。我常常想,如果能把这些优秀的文艺表演放在大家等饭的前两个小时,这样,人们既能专心一意地观看表演,又能为表演者鼓掌喝彩,还能打发那一上午百无聊赖的时间,肯定能使婚礼仪式和各种庆典活动举办的更加庄重典雅。这样在宴会举行的时候,客人们就能安安静静、消消停停地,优雅地进餐,也能和亲戚朋友们畅叙亲情友情。
可是,我知道这是痴人说梦,因为惯性的力量,是常人无法阻挡的。
评论